OpenAI 今天正式发布其最新最大的 AI 语言模型 GPT-4.5。该模型将首先向 ChatGPT Pro 用户开放研究预览。虽然 OpenAI 称这是其"知识储备最丰富的模型",但同时警告称 GPT-4.5 并非前沿模型,其表现可能不及 o1 或 o3-mini。
GPT-4.5 具备更强的写作能力、更丰富的世界知识,以及 OpenAI 所说的"相比前代模型更精细的个性"。OpenAI 表示,与 GPT-4.5 的交互会更加"自然",该模型在模式识别和建立关联方面表现更好,特别适合用于写作、编程和"解决实际问题"。
然而,OpenAI 指出这个版本并未引入足够多的新功能来被视为前沿模型。在正式发布前泄露的文档中,OpenAI 称:"GPT-4.5 虽非前沿模型,但是 OpenAI 最大的大语言模型,其计算效率较 GPT-4 提升了 10 倍以上。与之前的推理版本相比,它并未引入 7 项全新的前沿功能,在大多数准备评估中的表现也不及 o1、o3-mini 和深度研究。"OpenAI 后来在更新版本的文档中删除了这段描述。
此前有报道称,OpenAI 使用代号为 Strawberry 的 o1 推理模型来训练 GPT-4.5,采用合成数据。OpenAI 表示,GPT-4.5 的训练采用了"新的监督技术,结合传统方法如监督式微调 (SFT) 和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 (RLHF),这与 GPT-4o 使用的方法类似"。
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但据 OpenAI 称,GPT-4.5 的幻觉现象比 GPT-4o 少得多,甚至略少于 o1 模型。OpenAI 研究员 Raphael Gontijo Lopes 在公司直播中表示:"我们优化了 GPT-4.5,使其成为更好的协作伙伴,让对话更温暖、更直观、更富有情感细节。为了衡量这一点,我们让人类测试者将其与 GPT-4o 进行对比评估,GPT-4.5 在几乎所有类别中都表现更优。"
OpenAI CEO Sam Altman 在 X 平台上承认,GPT-4.5 是一个"庞大且昂贵的模型",但"不会在基准测试中获得压倒性优势"。
在向 Pro 用户开放后,OpenAI 表示 GPT-4.5 将于下周向 Plus 和 Team 用户开放,随后再向企业和教育用户开放。该模型现已在 Microsoft 的 Azure AI Foundry 平台上线,同时还有来自 Stability、Cohere 和 Microsoft 的新模型。
据 OpenAI 表示,与其他模型相比,GPT-4.5 能够产生更准确的响应,且幻觉现象更少。
上周我们在 Notepad 中披露,OpenAI 计划在 2 月底前发布 GPT-4.5,并最早可能在 5 月底发布 GPT-5。OpenAI CEO Sam Altman 将 GPT-5 描述为"整合了我们大量技术的系统",它将包含 OpenAI 新的 o3 推理模型,该模型在去年 12 月的圣诞节 12 天公告中曾被预告。
虽然 OpenAI 上个月发布了 o3-mini,但完整版 o3 将作为即将发布的 GPT-5 系统的一部分。这符合 OpenAI 的目标,即通过组合其大语言模型,最终创造出可能被称为人工通用智能 (AGI) 的更强大模型。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一加正式推出AI功能Plus Mind和Mind Space,将率先在一加13和13R上线。Plus Mind可保存、建议、存储和搜索屏幕内容,并将信息整理到Mind Space应用中。该功能可通过专用按键或手势激活,能自动创建日历条目并提供AI搜索功能。一加还计划推出三阶段AI战略,包括集成大语言模型和个人助手功能,同时将推出AI语音转录、通话助手和照片优化等工具。
北航团队推出Easy Dataset框架,通过直观的图形界面和角色驱动的生成方法,让普通用户能够轻松将各种格式文档转换为高质量的AI训练数据。该工具集成了智能文档解析、混合分块策略和个性化问答生成功能,在金融领域实验中显著提升了AI模型的专业表现,同时保持通用能力。项目已开源并获得超过9000颗GitHub星标。
预计到2035年,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将增长一倍以上,达到440TWh,相当于整个加利福尼亚州的用电量。AI工作负载预计将占2030年数据中心需求的50-70%。传统冷却系统电机存在功率浪费问题,通常在30-50%负载下运行时效率急剧下降。采用高效率曲线平坦的适配电机可显著降低冷却系统功耗,某大型数据中心通过优化电机配置减少了近4MW冷却功耗,为13500台AI服务器腾出空间,年增收入900万美元。
卢森堡计算机事件响应中心开发的VLAI系统,基于RoBERTa模型,能够通过阅读漏洞描述自动判断危险等级。该系统在60万个真实漏洞数据上训练,准确率达82.8%,已集成到实际安全服务中。研究采用开源方式,为网络安全专家提供快速漏洞风险评估工具,有效解决了官方评分发布前的安全决策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