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加快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产业化和标准化工作,中国电子学会于4月25日-26日在江苏省无锡市举办“人形机器人百人会会议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无锡站)”活动。本次活动分为主题会议、行业洞察及供需对接会、人形机器人行业标准研讨会等丰富内容,聚焦当前人形机器人的设计、研发、标准及场景应用等热点话题,通过主旨报告、圆桌讨论、政策解读、成果发布、供需对接、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旨在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推动相关技术走向广泛的实际应用场景,不断推动人工智能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质生产力。
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杜广达,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朱爱勋,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致辞。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理事长张峰,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丁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作主旨报告。在多方见证下,中国电子学会发布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图谱、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无锡市发布“人工智能+”标杆城市政策、人形机器人需求清单,举行无锡市具身智能机器人工业数据采集与实训中心授牌仪式、达成多项项目合作和意向合作签约成果。活动现场还围绕“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两大方向开展了热烈讨论,来自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科研院所、投资机构的近200位代表参加活动。
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致辞
徐晓兰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型工业化、人工智能以及机器人产业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2015年致首届世界机器人大会的贺信为我国加快发展机器人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吹响了此后十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跨越发展的号角。今年两会期间,“具身智能”等新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等热词频频被提及。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在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三样”加速升级。具身智能是拥有物理“身躯”的人工智能系统,是人工智能走进真实物理世界的关键入口。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融合创新的产物,是具身智能的最佳形态,具有强劲的产业和消费带动力。培育发展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对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电子学会自2015年起已连续举办9届世界机器人大会,2023年发起成立了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等,近日在无锡举办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目前正在推进建设人形机器人行业标准化委员会,将持续推动机器人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是加快具身智能技术攻关,深化智能应用场景推广。二是加速科技成果熟化,形成高质量合作对接。三是加强资源统筹整合,以创新促活力增效益。四是深化国际合作“朋友圈”,促进合作共赢。
杜广达在致辞中表示,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加速突破,带动人形机器人技术加快迭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形机器人等智能产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智能驱动、场景牵引、整机带动、软硬协同”的工作思路,加快技术攻关,夯实发展底座;拓展多元场景,加快应用落地;做优产业生态,营造良好环境,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以人形机器人小切口带动人工智能大产业发展,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朱爱勋致辞
朱爱勋在致辞中表示,江苏工业基础雄厚、发展动能强劲,近年来,在工信部的关心指导下,我们以“1650”产业体系建设为总抓手,持续推进产业科技创新、传统产业焕新、智改数转网联、优质企业培育等各项工作。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发展势头好,属于“黎明前夕”的未来产业。本次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和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活动来到江苏、走进无锡,各位专家领导、行业精英相聚一堂,既是主动拥抱具身智能机器人这一未来产业,还寄托着对江苏在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上“挑大梁、打头阵”的期待与厚望。
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致辞
杜小刚在致辞中表示,从春晚舞台上的赛博秧歌到马拉松赛场上的人机共跑,人形机器人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从科幻的构想照进现实,走进生活。无锡不仅用火热的地方实践,呈现出我国人形机器人发展的迅猛态势,同时更表明在人工智能的加速赋能下,百年工商名城也能自信地拥抱机器人革命,迈入人工智能的时代。正是由于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和汽车产业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拥有规模超2,000亿元汽车产业集群的无锡,拥有整车零部件4小时供应圈配套能力的惠山区,天然具备向机器人产业平替换道的优势基础。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朝着更快更高更强目标迈进,力争在三年内将具身智能机器人打造成为300亿级的未来产业集群。
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中国电子学会组织机器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120余家单位,编制了《人形机器人标准体系框架》。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标准建设进展、体系构建原则、体系结构、框架说明,以及急需标准清单。体系结构共有五个部分,其中基础共性是通用性、指导性的标准和规范,为技术演进和发展提供合规保障;关键技术是研发和应用中的关键共性技术与融合技术标准,推动创新与应用。部组件是核心组成部分的标准,为产业模块化发展提供技术指导。整机与系统标准是机器人整体所需的硬件和软件的标准和规范,实现整机系统功能和性能。应用是人形机器人在不同应用场景的开发、运行和维护的标准等。下一步,中国电子学会将联合机器人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共同推进行业标准研制,以标准为引领,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主旨报告环节,张峰表示,电子学会自2022年起,在部科技司的指导下,率先开展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业研究,搭建产业合作平台等多措并举,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和产业培育、应用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后续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贯彻落实国家、地方相关产业政策,进一步发挥国家智库作用,协助做好行动方案编制、技术和产业论证、成果转化和产业对接等工作。二是推动做好人形机器人应用示范。三是加快人形机器人标准研制与宣贯,发布标准体系框架。四是精心筹划办好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五是办好深度行活动,成为部产融合作的一张“名片”。
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会党委书记、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理事长张峰作《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构筑高水准创新生态体系》主旨报告
丁汉在主旨报告中提到,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得益于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上个世纪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机器人技术和汽车工业的结合,使得我们能够买到这种价廉物美的汽车。未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结合,会赋予机器人新的特征和功能,机器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想象的空间、探索的空间和应用的空间是非常多的,所以会赋予机器人新的特征和功能。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丁汉作了题为“人形机器人技术前沿趋势”的主旨报告
张建伟在主旨报告中提到,现在从AI连接路灯,连接手表,连接终端,到未来连接人形机器人,现在这种多个高精尖技术的深度和广度的融合,是我们下一步引领颠覆性创新的很好的基础。人形机器人在未来的制造、未来的农业、未来的出行、未来的家务,都会有非常重要的前景。具身智能是未来真正的能够连接物理世界、解决物理世界痛点的重要赛道,让我们携起手来,跨学科的交叉协同,共创和谐社会、美好生活。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作了题为“具身智能连接物理世界—造福人类”的主旨报告
主题会议设置两场讨论环节。第一场讨论围绕“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瓶颈与突破路径”主题,由苏州大学教授孙立宁主持,国地共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副秘书长熊友军、国地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中国人形机器人百人会成员江磊、浙江省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宇树科技技术副总经理王启舟共同探讨人形机器人如何实现关键技术突破、成本优化与场景落地的协同共进,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第二场讨论围绕“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的深度挖掘与落脚难点”主题,由清华大学特别研究员徐静主持,天奇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黄斌、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冷晓琨、上海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李清都、中电海康无锡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兆魁分享当前人形机器人在应用过程中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及现存难点,如何通过发挥创新应用牵引作用,推动人形机器人向重点领域广泛渗透,释放人形机器人更大的市场空间。
深度行活动同期,还举办了行业洞察及供需对接会、人形机器人行业标准研讨会。行业洞察及供需对接会邀请行业专家、企业家、供需对接双方等共同参与,分享整个行业趋势、市场动态、技术发展,协助相关企业、高校挖掘行业高价值场景和高技术成果,帮助实质性解决知识产权共享、技术交易等成果转化问题,推动园区帮助企业解决投融资及企业落地事宜,加快应用落地并产生效益。
行业洞察及供需对接会
人形机器人行业标准研讨会主要围绕人形机器人行业标准展开,包括智能化能力分级、训练数据管理规范、训练场构建技术规范、电驱动一体化关节技术要求、灵巧手技术要求,会议采用"标准起草单位主题汇报+行业专家互动研讨"的形式,旨在凝聚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及相关单位行业标准共识,共同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规范健康发展。
人形机器人行业标准研讨会
本次深度行活动的成功举办,为长三角地区搭建了创新资源对接的重要平台,有力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加速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中国电子学会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智能化”,加快关键急需标准研制工作,持续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本文探讨如何借助结构化运动改善人脑神经网络功能,论述语言学习和身体运动促进神经可塑性的原理,并强调人类在与 AI 进化中应重视身体智能的培养。
英伟达发布 NeMo 微服务,帮助企业构建自主学习、持续优化的 AI 代理,实现数据驱动的业务升级。
VAST Data 开源其 VUA KVCache 软件,通过在 NVMe SSD 上存储 AI 模型推理过程中生成的令牌,避免重复计算,加快多步生成和对话续接。
研究显示,现有模拟推理 AI 模型能解决常规数学题,但在面对竞赛级证明题时因缺乏深层逻辑推理能力而屡屡失手,暴露了其数学证明上的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