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的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在上海世博展览馆盛大开幕。在这场全球瞩目的科技盛会上,智能机器人领军企业傅利叶以焕新姿态亮相,携即将发布的人形机器人GR-3和全新升级的“具身智能康复港”重磅登场,传递“以机器人科技赋能人类生活”的公司愿景。
GR-3 新品抢先看:外观首秀,“温暖有爱”的机器人
在本届 WAIC 上,傅利叶带来了即将发布的 GRx 系列第三代产品——GR-3,这也是其在公众场合的首次亮相。
作为傅利叶首款主打交互陪伴的 Care-bot,GR-3 创新性地引入柔肤软包覆材设计和全感交互系统,在功能迭代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机器人在陪伴与情绪交互维度的体验边界。
基于“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长期使命,GR-3 超越以往的极简工业风格的硬件设计,突破性地采用莫兰迪暖调配色、动物系的头部设计以及柔和的面部曲线,通过灵动的交互和温暖的触感,打破冰冷的机器形象,拉近人与科技的距离。
傅利叶始终相信,具身智能的终极命题是“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人”。GR-3 不仅具备安全、可控的功能属性,更是一款真正“以人为本、有温度”的人形机器人。
GR-3 将于 8 月 6 日在北京正式发布,届时将揭晓更多细节,敬请期待。
具身智能康复港: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十年跨越
除了 GR-3 的首秀,此次傅利叶展台的另一大亮点是全新升级的“具身智能康复港”,展示了公司在康复医疗领域从数字化、标准化、个性化到具身智能化的深度跨越。
“具身智能康复港”以 GRx 系列人形机器人为核心,融合多模态感知、大模型与精准运控,针对康养场景需求构建了五大训练交互模块:导诊咨询、认知康复训练、上肢康复训练、运动功能重建以及远程康复,实现康复训练、辅助照护与情感陪伴的一体化服务,打造更贴心、智能、人性化的康复服务体验。
傅利叶深耕康养领域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人机交互技术与临床实践经验,深入理解康复场景与客户需求。此次展出的“具身智能康复港”示范方案,源于傅利叶 2020 年推出的“智能康复港”的迭代升级。
作为国内率先基于机器人技术构建的智能康复解决方案,“智能康复港”整合了由傅利叶自主研发的 30 多款康复机器人产品,覆盖神经、骨科、疼痛等多种康复方向,打造出覆盖全身、全周期的一站式标准化智能康复解决方案。通过构建由多类型康复机器人组成的协同网络,“智能康复港”实现功能互补、数据互通,帮助医疗康养机构从零构建标准化康复服务能力。
截至目前,傅利叶“智能康复港”已在全国范围内落地超 300 家案例科室,覆盖省、市、县及乡镇社区卫生机构,服务患者累计超百万。
以人为本,打造有温度的具身智能
2025 年又被称为具身智能商业化落地的元年,如何将具身技术落实到真实场景成为破局关键。傅利叶的机器人技术应用始于康复医养领域,正是这种最细腻、最复杂、最强调安全和体验的交互场景,磨练了傅利叶对应用落地的深刻认知,也成就了傅利叶的独特优势。
无论是具身智能康复港,还是 GR-3,其产品设计的核心始终围绕着“机器人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人,人和机器人如何友好顺畅地交互”展开。GR-3 既承载了傅利叶的公司愿景和战略发展使命,也是未来 GRx 系列持续迭代的基调之作。
傅利叶还将继续坚持“立足康养、聚焦交互、服务于人”的战略目标,把更多前沿的具身智能技术带入医疗康养、导览互动、学术科研等更多更广泛的真实场景,赋能人类生活。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本文探讨了AI发展的未来趋势,详细分析了六条有望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技术路径。随着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面临发展瓶颈,业界开始将目光转向其他AI发展方向。这六条路径包括神经符号AI、神经形态AI、具身AI、多智能体AI、以人为中心的AI和量子AI。每种路径都有其独特优势和挑战,可能单独或组合推动AI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最终实现与人类智能相当的AGI系统。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发现VAR模型的马尔可夫变体本质上是离散扩散模型,提出SRDD方法。通过应用扩散模型技术如分类器自由引导、令牌重采样等,SRDD相比VAR在图像质量上提升15-20%,同时具备更好的零样本性能。这项研究架起了自回归模型与扩散模型的理论桥梁,为视觉生成技术发展开启新方向。
培生公司第三季度销售增长加速,并预示年底表现更强劲,但其AI应用可能是更重要的发展。该公司虚拟学习部门销售额激增17%,学生注册人数攀升。培生运营的在线学校将AI工具嵌入课程材料中,公司表示有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这些工具帮助学生取得更好成绩。公司推出了AI学习内容组合,包括AI素养模块和融合人工导师与AI学习工具的视频平台。
微软亚洲研究院推出CAD-Tokenizer技术,首次实现AI通过自然语言指令进行3D模型设计和编辑的统一处理。该技术通过专门的CAD分词器和原语级理解机制,让AI能像设计师一样理解设计逻辑,大幅提升了设计精度和效率,有望推动工业设计的民主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