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计划于周二对其货币化政策进行调整,该变化似乎针对"非真实"内容。这一改变可能旨在帮助减缓平台上生成式AI内容的泛滥,使观众更容易找到高质量视频。
该公司在一篇简短的支持帖子中表示:"2025年7月15日,YouTube将更新我们的指导方针,以更好地识别批量生产和重复性内容。"
在后续的视频消息中,视频创作者兼YouTube编辑和创作者联络员Rene Ritchie淡化了这一变化对可能担心这些调整的创作者的影响,他说:"这是对YouTube长期存在的YPP(YouTube合作伙伴计划)政策的小幅更新,有助于更好地识别批量生产或重复性内容。"
Ritchie表示,这类内容已经被取消货币化,用户会称之为垃圾信息。
周四,YouTube在支持帖子中分享了额外信息,帖子开头写道:"嗨,创作者们,我们看到围绕7月15日即将到来的YPP小幅更新存在一些困惑,希望分享更多信息并回答我们看到的主要问题。"
在这篇帖子中,YouTube重申它并非在创建新政策,而是在更新长期存在的"重复性内容"指导方针。帖子表示,这不适用于为原始视频添加"重要原创评论、修改或教育或娱乐价值"的重复使用内容。
YouTube举例说明"批量生产内容"包括:上传只有表面差异的叙述故事的频道,以及上传都使用相同解说的幻灯片的频道。
帖子和视频中未提及的是,YouTube一直在与生成式AI视频问题作斗争,特别是对用户价值较低但正在淹没社交媒体网络和平台的"AI垃圾内容"。YouTube的指导方针没有特别提到AI垃圾内容,但其"更改或合成内容"的一些示例似乎包括某些类型的AI生成视频。
AI内容泛滥的问题已经变得如此严重,以至于John Oliver最近在他的HBO节目中专门用了整整一集来讨论AI垃圾内容的兴起。(顺便说一下,你可以在YouTube上找到这一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主要用英语训练的大型语言模型竟能自发学会处理其他语言任务,无需明确教学。这种跨语言迁移能力随模型规模增大而显著提升,通过形成"通用语义空间"实现不同语言间的知识迁移。研究为降低多语言AI开发成本、支持资源稀缺语言提供了新途径,但仍面临性能不均衡、文化适应性等挑战。
从金冠到雅客、友臣、蜡笔小新,这些曾风靡小卖铺与超市货架的老牌零食厂商,一度因渠道滞后、品牌老化而淡出人们视野。而如今,它们在拼多多上正迎来一场集体复兴。
阿姆斯特丹大学与Salesforce合作开发的奖励引导推测解码(RSD)技术,通过让小模型处理简单任务、大模型解决复杂问题的智能分工,在保持推理准确率的同时大幅提升计算效率。该技术在数学推理等任务中表现出色,计算量最多可减少75%,为AI应用的普及和成本降低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