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发现,使用大语言模型会导致学习能力"可能下降"。
本周《时代》杂志报道了该研究团队的发现。在一篇预印本论文中,科学家们详细介绍了这项为期数月研究的新数据。
麻省理工学院团队邀请了54名来自波士顿地区的参与者在20分钟内写一篇短文。参与者被分为三组:第一组在没有任何外部帮助的情况下写作,第二组可以使用搜索引擎,第三组使用ChatGPT。
研究人员重复进行了四次实验。在第四次实验中,使用ChatGPT的参与者与独立写作的参与者互换角色。第四次测试在第一次测试四个月后进行。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写道:"虽然最初的好处很明显,但正如我们在4个月的过程中所证明的,大语言模型组的参与者在各个层面——神经、语言、评分——都比仅使用大脑组的参与者表现更差。"
麻省理工学院团队通过参与者佩戴的脑电图(EEG)头戴设备收集测试数据。这些设备使用电极测量佩戴者的大脑活动。研究人员还向参与者提出了一系列问题,以补充头戴设备收集的数据。
脑电图设备使用一种称为dDTF(动态定向传递函数)连接性的指标来测量佩戴者的认知负荷。该指标描述了不同大脑区域相互作用的强度。据研究人员称,使用大语言模型的参与者在写作时的dDTF连接性比没有使用ChatGPT的参与者低55%。
配备大语言模型的组在写作练习中也表现出较低的额中线θ活动。额中线θ脑电波与涉及集中注意力的认知活动相关。研究人员发现:"在仅使用大脑组中突出的θ连接在大语言模型组中相对较弱或缺失。"
在项目的后续阶段,麻省理工学院团队要求研究参与者引用他们文章中的内容。使用大语言模型的组在这项任务上的表现不如其他两组。此外,该组参与者报告对他们所写文章的"感知所有权"较低。
研究人员写道:"基于我们研究的结果,我们证明了学习能力可能下降这一紧迫问题。这些发现支持一种教育模式,即延迟AI集成,直到学习者进行了充分的自主认知努力。这种方法可能会促进即时工具效率和持久的认知自主性。"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腾讯ARC实验室推出AudioStory系统,首次实现AI根据复杂指令创作完整长篇音频故事。该系统结合大语言模型的叙事推理能力与音频生成技术,通过交错式推理生成、解耦桥接机制和渐进式训练,能够将复杂指令分解为连续音频场景并保持整体连贯性。在AudioStory-10K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为AI音频创作开辟新方向。
Coursera在2025年连接大会上宣布多项AI功能更新。10月将推出角色扮演功能,通过AI人物帮助学生练习面试技巧并获得实时反馈。新增AI评分系统可即时批改代码、论文和视频作业。同时引入完整性检查和监考系统,通过锁定浏览器和真实性验证打击作弊行为,据称可减少95%的不当行为。此外,AI课程构建器将扩展至所有合作伙伴,帮助教育者快速设计课程。
Meta与特拉维夫大学联合研发的VideoJAM技术,通过让AI同时学习外观和运动信息,显著解决了当前视频生成模型中动作不连贯、违反物理定律的核心问题。该技术仅需添加两个线性层就能大幅提升运动质量,在多项测试中超越包括Sora在内的商业模型,为AI视频生成的实用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