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将利用AI加深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理解

自从去年12月份以来,全球已经发表了2000多篇关于新冠病毒的论文。我们需要使用一些智能算法从这些论文中挖掘出见解。

自从去年12月份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武汉出现以来,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全球已经发表了2000多篇相关的论文,论述了新冠病毒对健康的影响、可能的治疗方法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大流行动态。

研究成果的大量涌现证明了科学界解决重大问题的速度。但是,对于想要通过文献了解最新进展、或者希望挖掘这些文献了解新冠病毒及其行为的人来说,这种局面也非常令人头疼。

因此,有些人认为人工智能可能会对这个问题有所帮助,这种想法的出现可以说非常自然。星期一,美国白宫宣布和科技公司以及学术机构合作,首次让人工智能研究人员及其算法可以有机会使用大量的新冠病毒研究成果。

这项工作将要求人工智能对大量研究结果进行挖掘,以回答各种可以帮助医学和公共卫生专家的问题。通过交叉引用论文和模式搜索,人工智能算法可能有助于发现新的、可能的治疗方法,或者发现让某些患者情况恶化的因素。

在帮助争论或者从科学研究中汲取见解方面,机器学习具有巨大的潜力。但是一些专家们表示,这种方法还处于早期阶段,不太可能帮助解决目前的危机,目前美国面临的问题是短缺一些更基本物资,例如缺少测试工具。

微软研究院(Microsoft Research)、国家医学图书馆(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和艾伦人工智能研究所(AI2)收集并准备了29,000多篇论文,这些论文是关于新型冠状病毒和更广泛的冠状病毒家族的,其中13,000篇经过了处理,以便计算机可以读取基础数据,以及关于作者及其隶属关系的信息。Kaggle——一个进行数据科学竞赛的平台——正在围绕着与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10个关键问题开展挑战赛。这些问题包括危险因素和不涉及药物的治疗问题、该病毒的遗传特性以及疫苗开发的相关问题。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和乔治敦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安全与新兴技术中心(Center for Security and Emerging Technology)也参与了该项目。

阿姆斯特丹大学(University of Amsterdam)助理教授、艾伦.图灵研究所的访问研究员Giovanni Colavizza表示:“我认为这一举措绝对值得。”他表示:“这些举措是否会产生有趣的发现还有待观察,但该举措凸显了结构化、开放和程序化获取科学文献的重要性。”

挖掘科学论文的做法已经被证明在有些时候非常有用,例如,发现暗示了镁可能与治疗偏头痛存在联系。希望人工智能能够在更多数据中找到更多细微的联系,并以此加速我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洞察。

尽管有时候白宫与大型科技公司关系冷淡,但是这次他们仍然和技术高管们会面,希望能够找到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危机的方法。AI2公司的首席执行官Oren Etzioni表示:“从总体上来说,高科技公司问题很多,但是类似于新型冠状病毒之类的危机表明人工智能具有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潜力。”他表示:“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科学文献正在呈指数级增长。”

哈佛医学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健康生物信息学专家John Brownstein表示,这一努力是值得的,很高兴看到这么多人试图提供帮助。同时,他指出,像Predict这样旨在预测大流行病的数据项目很有价值,但是近年来一直资金匮乏。他还表示,政府应该未雨绸缪,提前为流行病做好准备,并且认为缺乏试剂盒是一个大问题。Brownstein表示:“我们严重缺乏资金和资源。我们希望能够思考更大的前景。”

上周,美国和全球其他一些国家的政府呼吁科学出版商开放有关新冠病毒的研究,一些大型出版商随后表示他们愿意免费提供相关论文和数据。很多科学家也支持让研究内容更加开放、更容易获得的想法。

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图书馆的Suzanne Fricke表示:“任何能够加快对新冠病毒文献系统回顾的方法都是有帮助的。”她表示:“使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快速审查,对于帮助从业人员提供指南并找到知识差距是非常有必要的。”Fricke补充表示,对研究论文进行的同行评审有很大的延迟。她补充说,从一线医生那里挖掘出的原始数据可以提供更多的见解,这是可想而知的。这不一定会立刻成为新项目的一部分。

对于一些人工智能研究人员而言,新项目是一个发挥自己作用的机会。宾夕法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的助理研究教授Kristian Lum最近在推特上表示,愿意用自己的统计建模技巧为新冠病毒研究的相关项目提供帮助。她表示:“我一定要看看我的技能是否能够在这里发挥作用。”

来源:WIRED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20

03/18

12:05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