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苏州·进而有为 华为云城市峰会2021”首站于苏州金鸡湖圆满落幕。同日,华为云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也成功举行。论坛现场,产业专家、城市管理者、建设者和企业家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推动科技创新和行业智能升级以及如何构建城市与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并分享了人工智能产业建设方面的实践经验,共赢全场景智慧时代。
论坛开场致辞环节,苏州工业园区科创委副主任周村表示:“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技术,也是苏州工业园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20年,苏州工业园区人工智能产值达到了462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超千亿,已经逐步成为园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近日召开的苏州市“一区两中心”建设推进大会,标志着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先导区的苏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正式启动,我们非常期待与华为共同推动建设核心先导区。”
行业权威重磅发布,见证产业阶段性发展成果
“产业创新人才发展倡议”发布
建筑工程师用钢筋、混凝土为我们建成丰富多彩的物理世界,而数字时代的构建者——开发者们用一行行代码,谱写着数字时代的华丽篇章。在数字时代,每一个开发者都是改变世界的力量。为更好地联接、扶持、成就广大开发者,在人工智能高峰论坛现场,华为联合产业伙伴、开发者技术社区、媒体朋友,共同发起“产业创新人才发展倡议”,华为中国区云与计算CMO张鹏为“产业创新人才发展倡议”环节致辞。同时,华为云与计算生态创新中心总经理周黎、江苏云与计算业务部部长王震、CSDN商务事业部总经理黄莹、51CTO商务总经理王静、极客邦商务总经理汪丹、科技日报江苏站站长张晔、中国青年报社校园部、体育部主任,中青校媒执行秘书长曹竞等也出席现场并共同进行了倡议发布,为大会拉开序幕。
华为中国区云与计算CMO张鹏现场致辞
此外,为持续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由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指导,华为(苏州)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协办的“华为云杯”2021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也正式启动。
“华为云杯”2021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正式启动
重量级学术大师齐聚,共话AI发展态势
当前,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人工智能浪潮已然到来。作为一种通用目的技术,人工智能就像电力、计算机、互联网,深入各行各业,逐渐变革千行百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对此,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副总裁袁晶表示:“人工智能正在进入到各行各业,预计到2025年,86%的企业将会采用AI技术。为了加速提升AI在千行百业的渗透率,华为提出了知识计算理念。”实际上,华为早已在AI的行业实践方面做出探索,例如医疗、油气、制造等行业。
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副总裁袁晶
AI发展进入攻坚期,开拓应用场景新引擎
进入2021年,新基建战略势如破竹,面对时代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人工智能与行业的融合更加深度、紧密。
高峰论坛的最后环节,嘉宾们分享了医疗、教育、制造业等行业相关实践,讲述了AI发展进入攻坚期,如何开拓应用场景新引擎的故事。
在“智能+医疗”领域,微清医疗董事长李超宏,分享了关于眼全科智能筛查在AI领域的探索实践;
微清医疗董事长李超宏
在“智能+教育”领域,知途教育产品总监杜梦婷分享知途教育牵手华为云ModelArts,助力高校AI人才培养的经验;
知途教育产品总监杜梦婷
在工业物联网领域,研华科技生态发展经理刘炳红发表了《数智赋能 决胜工业物联网》主题演讲。
研华科技生态发展经理刘炳红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目标指引新方向,在数字经济时代,苏州人工智能产业建设一马当先。未来,随着苏州持续将人工智能作为先导产业进行培育发展,相信人工智能产业成果将覆盖到千行百业,真正实现“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铠侠正在测试最新的UFS v4.1嵌入式闪存芯片,专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设计,可提供更快的下载速度和更流畅的设备端AI应用性能。该芯片采用218层TLC 3D NAND技术,提供256GB、512GB和1TB容量选择。相比v4.0产品,随机写入性能提升约30%,随机读取性能提升35-45%,同时功耗效率改善15-20%。新标准还增加了主机发起碎片整理、增强异常处理等功能特性。
上海AI实验室团队提出创新的异步拍摄方案,仅用普通相机就能实现高速4D重建。该方法通过错开相机启动时间将有效帧率从25FPS提升至100-200FPS,并结合视频扩散模型修复稀疏视角导致的重建伪影。实验结果显示,新方法在处理快速运动场景时显著优于现有技术,为低成本高质量4D内容创作开辟新路径。
谷歌在伦敦云峰会上发布Firebase Studio更新,新增Gemini命令行界面集成、模型上下文协议支持和"代理模式"。代理模式提供三种AI协作层次:对话式"询问"模式用于头脑风暴,人机协作代理需开发者确认代码变更,以及几乎完全自主的代理模式。尽管谷歌声称已有数百万应用使用该平台,但目前仍需精心设计提示词,非工程师用户还无法直接创建成熟应用。
上海AI实验室联手复旦大学提出了POLAR方法,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奖励模型训练技术。通过让AI学会识别不同策略间的差异而非死记评分标准,POLAR在多项任务上实现了显著提升,7B参数模型超越72B现有最强基线,为AI对齐问题提供了全新解决思路。